-
2019-4-15集成電路市場逆勢增長 國產芯片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
2019-4-15我國本土集成電路產業亟待擺脫進口依賴
-
2019-4-15穩中有進 集成電路產業亟須突破創新
公司快訊
近期,國外機構發布報告稱我國企業芯片專利數量已逐步趕上國外老牌企業,這意味著我國芯片具備趕超國外老牌企業的實力。4G時代,手機芯片國產化趨勢極為明顯,業界認為,隨著5G時代日益臨近,國產芯片將有更多技術優勢,屆時國內本土集成電路產業將擺脫進口依賴,做大做強。
芯片價值驚人 我國亟待擺脫進口依賴
芯片又可稱為半導體或集成電路,是一種電子元器件。芯片個頭雖然小,但是價值卻極為驚人。
在經濟價值方面,以手機芯片為例,芯片在手機制造中占據了極大的成本,如iPhone6s的物料成本約為234美元,其中芯片成本為127.2美元,超過了物料成本的一半;其他價值上,以竊聽事件為例,多數黑客入侵消費電子產品都是從芯片入手,發展國產芯片對信息安全至關重要。
我國是芯片消費大國,但尷尬的現實是,長期以來,我國芯片嚴重依賴進口,每年我國進口的芯片金額甚至超過石油等大宗商品進口規模。
得益于國產智能手機快速發展,我國成為全球存儲芯片采購國,且主要采購國外存儲芯片。2014年,我國采購了全球約兩成的存儲芯片,采購金額高達100億美元,2015年前十月,我國采購的存儲芯片金額已經上升至120億美元,預計2015全年采購金額將達140億美元,約為全球存儲芯片市場的三成。
芯片消費嚴重依賴進口,這對國家經濟和安全不利,亟待改善。
政策+資金驅動 本土集成電路產業開始逆襲
近年國家出臺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旨在擺脫進口芯片依賴,發展國產芯片。同時國家還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即大基金,為本土集成電路產業崛起提供資金支持。
受政策與資金利好,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已經初見成效,產業鏈公司與產業基地已然成型。
產業鏈上,集成電路產業有上中下游三大環節。其中,上游是芯片設計環節,我國有海思、展訊等公司;中游是制造環節,中芯國際、振華科技是代表;下游是封裝測試環節,我國有長電科技、華天科技等。
產業聚集區方面,我國已經有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三大集成電路產業聚集區域,這三大區域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銷售收入占全國整個產業規模的90%以上。
環渤海區域側重芯片研發,以北京市為核心;長三角地區注重芯片制造與封測,以上海市為核心;珠三角地區側重芯片設計環節,以深圳市為核心。
同時,基于政策與資金利好,201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一蹶不振之際,我國實現了逆勢發展。
2015年全球集成電路市場下滑,當年市場銷售額為3352億美元,同比下降了0.2%,智能手機增速變緩以及PC市場萎靡是主要原因。盡管中國也受到這兩大因素干擾,但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在2015年仍舊保持較快增長。
中投顧問產業研究院提供的《2016-2021年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2013年我國集成電路市場銷售額約為916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1%;2014年銷售額突破萬億元,達10393.1億元,同比增長13.4%;2015年集成電路銷售額為11024億元,同比增長6.1%。
產業三痛點待解:并購整合是趨勢
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令人欣喜,但要正視的是,與國外集成電路產業相比,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還存在核心技術不強、規模小、商業模式不清晰等劣勢,未來產業進一步發展需要提高技術、擴大規模并形成清晰盈利模式。
中投顧問產業研究院認為,對內整合、對外并購是集成電路產業擴大規模、提高核心技術、掌握清晰盈利模式的捷徑,在未來這兩大現象將成為產業發展主流。
2014年9月,國家組織多個企業設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開始積極幫助國內企業進行投資兼并活動。2014年12月底,在產業投資基金的幫助下,長電科技和淡馬錫簽訂協議,宣布以7.8億美元收購全球第四大芯片封測廠商新加坡星科金朋的全部股權,這是目前國內集成電路企業出海收購的大手筆。
今年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主旋律仍將是兼并重組,并且在數量和金額上將有所突破。目前正在醞釀的海外并購案不會少于2015年,可能會有幾個相當大額的并購。除了海外并購,對內整合也同樣是產業今后發展的方向。
芯片價值驚人 我國亟待擺脫進口依賴
芯片又可稱為半導體或集成電路,是一種電子元器件。芯片個頭雖然小,但是價值卻極為驚人。
在經濟價值方面,以手機芯片為例,芯片在手機制造中占據了極大的成本,如iPhone6s的物料成本約為234美元,其中芯片成本為127.2美元,超過了物料成本的一半;其他價值上,以竊聽事件為例,多數黑客入侵消費電子產品都是從芯片入手,發展國產芯片對信息安全至關重要。
我國是芯片消費大國,但尷尬的現實是,長期以來,我國芯片嚴重依賴進口,每年我國進口的芯片金額甚至超過石油等大宗商品進口規模。
得益于國產智能手機快速發展,我國成為全球存儲芯片采購國,且主要采購國外存儲芯片。2014年,我國采購了全球約兩成的存儲芯片,采購金額高達100億美元,2015年前十月,我國采購的存儲芯片金額已經上升至120億美元,預計2015全年采購金額將達140億美元,約為全球存儲芯片市場的三成。
芯片消費嚴重依賴進口,這對國家經濟和安全不利,亟待改善。
政策+資金驅動 本土集成電路產業開始逆襲
近年國家出臺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旨在擺脫進口芯片依賴,發展國產芯片。同時國家還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即大基金,為本土集成電路產業崛起提供資金支持。
受政策與資金利好,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已經初見成效,產業鏈公司與產業基地已然成型。
產業鏈上,集成電路產業有上中下游三大環節。其中,上游是芯片設計環節,我國有海思、展訊等公司;中游是制造環節,中芯國際、振華科技是代表;下游是封裝測試環節,我國有長電科技、華天科技等。
產業聚集區方面,我國已經有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三大集成電路產業聚集區域,這三大區域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銷售收入占全國整個產業規模的90%以上。
環渤海區域側重芯片研發,以北京市為核心;長三角地區注重芯片制造與封測,以上海市為核心;珠三角地區側重芯片設計環節,以深圳市為核心。
同時,基于政策與資金利好,201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一蹶不振之際,我國實現了逆勢發展。
2015年全球集成電路市場下滑,當年市場銷售額為3352億美元,同比下降了0.2%,智能手機增速變緩以及PC市場萎靡是主要原因。盡管中國也受到這兩大因素干擾,但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在2015年仍舊保持較快增長。
中投顧問產業研究院提供的《2016-2021年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2013年我國集成電路市場銷售額約為916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1%;2014年銷售額突破萬億元,達10393.1億元,同比增長13.4%;2015年集成電路銷售額為11024億元,同比增長6.1%。
產業三痛點待解:并購整合是趨勢
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令人欣喜,但要正視的是,與國外集成電路產業相比,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還存在核心技術不強、規模小、商業模式不清晰等劣勢,未來產業進一步發展需要提高技術、擴大規模并形成清晰盈利模式。
中投顧問產業研究院認為,對內整合、對外并購是集成電路產業擴大規模、提高核心技術、掌握清晰盈利模式的捷徑,在未來這兩大現象將成為產業發展主流。
2014年9月,國家組織多個企業設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開始積極幫助國內企業進行投資兼并活動。2014年12月底,在產業投資基金的幫助下,長電科技和淡馬錫簽訂協議,宣布以7.8億美元收購全球第四大芯片封測廠商新加坡星科金朋的全部股權,這是目前國內集成電路企業出海收購的大手筆。
今年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主旋律仍將是兼并重組,并且在數量和金額上將有所突破。目前正在醞釀的海外并購案不會少于2015年,可能會有幾個相當大額的并購。除了海外并購,對內整合也同樣是產業今后發展的方向。